【编者按】他,生前倾30载芳华游历祖国千山万水,撰写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让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背包客”。
在他逝世的300余年后,2011年的春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从此每本汉字日历上多了一个以“旅游”命名的节日。
在第九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凤凰网旅游独家发表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署名文章——《为国家旅游权利而奋斗》,祝愿每一位行在路上的背包客,拼在一线的旅游人节日快乐!
改革开放以来的旅游发展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二十年是“创汇导向、入境为主”,后二十年是“经济增长、大众旅游”。
尽管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做出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并在著名的“黄山讲话”中对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和改革创新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但是受制于经济基础、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限制,那个年代的旅游主要是中国人在服务,外国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消费。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旅游压根儿就不是日常语汇,“诗和远方也好”也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罢,都只是书本上的词汇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想像。我自己也是直到1995年读研究生选择旅游经济做为学术方面时,才第一次接触到旅游理论,2001年才有机会去走出国门。
自1999年国庆黄金周开始,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进入了连续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通道。2019年,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市场分别达到55亿人次、1.5亿人次,国民出游率接近4次。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日常感知,都可以得出这样结论:旅游已经从过去少数人的享受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到节假日,人们的问候语都是“去哪儿玩了?”从周边的新马泰、港澳台,到欧亚洲非、南北美,以及南极洲和北极圈,到处都能看到中国游客的身影。各国首脑访问、高层交流和多边工作磋商中涉旅事项日益增多,俄罗斯、美国、印度、欧盟、东盟等国家与我互办旅游年成效显著。全域旅游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省市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时代,进一步加剧了资本、技术、创意等新要素向旅游业集聚进程。
在繁荣与进步的背后,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拥有出境旅行证件者、乘坐飞机者旅游者都不到人口总数的10%,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还没有享受到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观光旅游,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还是“堵堵堵”,热点景区依然“人从众”,强迫购物、诱导消费、酒店“毛巾门”“口杯门”等负面新闻屡禁不止,距离“游得起、玩得好”的美丽中国旅游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们还清醒地意识到:相对于资本的狂欢和技术的胜利,奋战在旅游服务第一线的导游、讲解员、厨师、服务员、保洁工还没有获得应有的职业尊严,社区居民还没有获得高质量就业的机会,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既存在利用不足的问题,也有商业开发过度的矛盾。
我们还清醒地意识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才刚刚破题,更多的旅游消费潜力需要释放,更多的产业动能需要培育,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旅游业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还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中国旅游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固然要为四十年来的繁荣与进步而喜悦,也要对现实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全体旅游人团结起来,为了人类在大地自由地行走,为了更多的国民参与和更高的品质分享,为了国民旅游权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