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  星期日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5周

中国旅游日的前生今世

发布者: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发布时间:2019-05-22浏览次数:1318


一、中国旅游日的渊源与推动

中国旅游日,是每年的5月19日,非法定节假日。

该节日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源自天台山 《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徐霞客游记》开篇的短短24个字,为后人留下了文化旅游的瑰宝。因为“中国旅游日”与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有关,翻开《徐霞客游记》,第一篇就是《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30年来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

期间,他三次到过天台山,并写下了《游天台山日记》及《游天台山日记后》两篇游记。前一篇是他在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入天台山,游览了天台山后所写。后一篇是他时隔廿年,他又一次,更细致地探索了天台山水。他重游了华顶、石梁诸胜以后,中途去雁荡山,折回后又细细考察了天台西南诸景所写。并在其最精华的《徐霞客游记》中,将这两篇游记都编入其中。一地编入两篇,在《徐霞客游记》中仅天台山等三地。更值一提的是,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编辑于《游记》的首篇,作为开篇之作,可见,天台山在“游圣”心目中地位之崇高。

设立过程

1983年中国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的成员;1985年,中国确定每年都有一个省市自治区作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自那以来,旅游学界和业界就有了是不是我国也应该有个“中国旅游日”的议论。

在1987年《旅游天地》就有文章提出“中国旅游节”的设立;1999年也有人受世界旅游日启发便有过设立“中国旅游日”的提议。

2001年5月19日,浙江省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作为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中国,理应有自己的旅游纪念日。我们倡议,把《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以对徐霞客作永恒的缅怀和纪念,激励全国人民阔步迈向世界旅游强国。”

早在2000年,宁海县就提议把《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宁海县于2002年5月19日至2010年1月,连续举办了7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在全国征集日期方案后,宁海已正式将5月19日作为候选日期向国家旅游局提出了申请。

2007年和2008年,来自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7省区12个城市的代表在徐霞客旅游带合作峰会上,联合签署了《“徐霞客旅游带”旅游合作宣言》,共同呼吁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2008年3月17日,浙江省旅游局特地上书国家旅游局,要求确定“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2008年6月16日,国家旅游局召集浙江、江苏有关部门领导,宁海县旅游局领导,还有一批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中国旅游日”论证会。会上多数专家认为,以《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即5月19日,或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作为“中国旅游日”比较合适。他们表示,中国旅游日选择“5月19日”,不仅仅是徐霞客的崇高地位,同时可兼顾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的事实,5月19日,无论东西南北中,都是适宜出门旅游的黄金季节。

2009年2月12日,浙江省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国家旅游局与浙江省签署了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其中就提到,国家旅游局支持将《徐霞客游记》中的开篇日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要设立“中国旅游日”的要求。

2009年12月4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了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相关工作。在全国征集日期方案后,不少地区争相提出了申请。从最初由地方和民间发起倡议,不断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到最后由国家相关机构启动设立“中国旅游日”,已经历了10年。

2009年12月,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日征集策划专项工作委员会”授权新浪网就“中国旅游日”设立日期开展专题调查。

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中国正式设立国家旅游日,时间确定为5月19日。这个日子,就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也是宁海县每年举行“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的日子。把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宁海已经整整呼吁了10年。

2011年3月30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设立目的

根据《关于征集“中国旅游日”日期方案的公告》,设立“中国旅游日”旨在强化旅游宣传,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日具体日期的选定,将体现下列原则:与旅游有一定的纪念、宣传等关联意义;时间上适于全民外出旅游休闲;有利于加强国民的旅游意识,发挥旅游的教育功能。

活动主题

年份         活动主题         主会场

201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宁波

2012         健康生活、欢乐旅游     无锡

2013         休闲惠民,美丽中国     重庆

2014         文明旅游,智慧旅游     广安

2015         新常态、新旅游  武汉

2016         旅游促进发展 旅游促进扶贫 旅游促进和平     黑河

2017         旅游让生活更幸福         ——

2018         全域旅游,美好生活     北京

2019         文旅融合 美好生活       上海

节日标志

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甲骨文“旅”字的变形与方形的印鉴外轮廓,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发展“根”与“植”的关系,为“中国旅游日”注入了更加鲜明的文化色彩,在延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创造了新的视觉意象,符合现代人日益发展的审美需求,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变形的“旅”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旅游场景: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的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这有着强烈的具象化意义和象征,突显了“中国旅游日”的主旨与核心,引导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旅游,体现了“中国旅游日”的号召力、影响力。同时,变形的甲骨文“旅”字暗含了“5.19”这组数字,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旅游日”的日期,让“中国旅游日”更加深入人心。

蓝绿颜色的运用,不仅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而且渐变的过渡处理让两个主体色彩自然融合,和谐大气。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着中国旅游蓬勃发展的朝气和生命力,以及中国旅游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和谐、文明发展的主旨和理念。同时,变形的“旅”字演化的游人们行走在蓝天绿地中,也体现了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生境界,在注重环保与和谐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标注字体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隶书的“中国旅游日”及英文Arial体“China Tourism Day”的中英文双语对照,在突显“中国旅游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旅游的国际化视野与现代发展理念。

整个标志造型稳重,创意巧妙,色彩明快,旅游主题鲜明,日期深刻,具有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和鲜明的感召力。

节日口号

“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口号简单明快,响亮有力,易于上口,高度概括了“中国旅游日”的主题理念,倡导更多的国人走出家门,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高生活品质。“中国旅游日”标志是以吉林省长春市一名美术老师的应征作品为基础,经专业机构修改完善后形成的。

设立意义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表示,设立“中国旅游日”,标志着中国旅游业正迈入一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新时代。

  

二、徐霞客和他的《徐霞客游记》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他从22岁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区进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进行地理考察,足迹踏遍了中国的16个省市。他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以散文和日记体的形式,记载了徐霞客在游历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各种地理现象、自然规律、气候状况、动植物情况,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他特别考察和研究了中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区域、地貌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比西方人的考察早了二三百年。这部著作是中国地理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徐霞客对中国水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故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长江和盘江作了详细的考察后,写了《江源考》和《盘江考》。这两部书是水利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内容简介

徐霞客的出游大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北登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西攀太华之岭,偏重搜奇访胜,写下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游记十七篇;后期的西南地区之行,则在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的同时,重点考察和记述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地貌学

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看见过许多地貌形态。记录在游记中的地貌类型就有岩溶地貌、山岳地貌、红层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冰缘地貌和应用地貌七种。被他描述过的地貌形态名称多达一百零二种。其中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貌尤为详细。

地表岩溶方面,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我国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岩溶地貌最发达的地区,非常全面而系统地记录了这些地区地表岩溶的各类地貌形态,如石芽、溶沟、岩溶裂隙、落水洞、漏斗、竖井、溶蚀洼地、岩溶槽谷、岩溶盆地、盲谷、干谷岩溶嶂谷、天窗、天生桥、岩溶湖岩溶泉、峰林、孤峰、岩洞、穿山、溶帽山等。徐霞客还对岩溶地貌的分布范围及地区差异作了精辟的论述。由此可见,徐霞客对地表岩溶地貌已有一套系统的分类和命名。

地下岩溶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溶洞洞穴堆积、地下河、地下湖、洞穴瀑布等。《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溶洞共二百八十八个,经他亲自人洞考察的有二百五十个,占百分之八十七,这个数字不包括他游过但现存《徐霞客游记》中没有记载的溶洞,如张公洞、善卷洞等。描述洞穴的内容包括洞穴大小和洞口方向,洞穴类型和形态结构,洞穴堆积,洞穴生物,洞穴气候,洞穴音响,洞穴考古,洞穴利用,洞内石头的颜色,洞穴成因等十二项。有的地方还记述了他考察洞穴的技术。

水文学

《徐霞客游记》用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体类型和水文特征,记载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条,湖、泽潭、池、沼泽一百九十八个。对河流水文的描述包括流域范围、水系、河流大小、河水的流速、含沙量水量变化、水质、分水岭、伏流、河床的地区差异等。为了论证长江的源头,晚年他专门写了《江源考》,据理反驳“岷山导江”的错误,理直气壮地主张:“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为人们正确地认识江源作出了贡献。

《徐霞客游记》把沼泽称作“阻洳”、“湖”或“干海子”。当他考察了云南保山大寨的干海子后,写了一篇相当精彩的论述沼泽形态性质、生产性能水文特征的专题论文,把这个沼泽的形状、大小、生物、土壤、水文、生产、交通,物理性质作了详细的描述。像这样详细而具有科学价值的论述沼泽的文献,在徐霞客以前没有出现过。根据徐霞客的描述,现代地理学者认为这个沼泽“可能是一片泥炭沼泽地。在这片泥炭沼泽地里,上面生长着芜草青青的茂密植被,下有草士浮结’和‘芜土交工陷的泥炭层,而且还有补给沼泽的溪水流经其间。这个地方,现在已建成水库,叫做大海坝水库。再也见不到当年徐霞客所描述的景象了。

《徐霞客游记》关于地下热水的记载也很丰富。他把水温不同的地下热水分成四类:(1)冷水泉,与冷矿水相当,水温在25 ℃以下。(2)温泉,与低中温热水相当,温度在25—55℃。(3)热水泉,与高温热水相当,温度在55—90℃。(4)沸泉,与过热水相当,温度在90℃以上。徐霞客对地下热水的分类跟现代地下热水分类很接近,难能可贵。此外,记载了当时人们利用地下热水资源的各种办法,如沐浴、治病、食品加工、提取地下热水中的矿物资源—硫黄、硝等。

人文地理

《徐霞客游记》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内容,如手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各地民情风俗等。如书中记载了煤、锡、银、金、铜、铅、硝、盐、雄黄、硫黄、玛瑙、大理石等十二种矿物的产地、开采和冶炼情况,是明代重要的矿冶史料。

另外,徐霞客纠正了地理文献中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尚书》以来流行一千多年的“泯山导江”说,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上源,还正确指出河床坡度和侵蚀力成正比。植物学方面,他明确提出了地形、气温、风速对植物分布和开花早晚的各种影响。

创作背景

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例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启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启三年(1623)出游54日。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

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篇”。《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作品鉴赏

景物描写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现代科技也印证了徐霞客对于地质地貌和岩石景观记载的准确性,据对比,徐霞客对华东地区和桂林许多岩石、溶洞的描述与科学工具的实际测量惊人地吻合。例如在《游桂林日记》中对伏波试剑石的描写:“一石柱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如莲萼倒挂,不属于下者,仅寸有余焉。是名伏波试剑石。”准确说明了石柱的具体位置是“下垂覆崖外,直抵下石”,形态形貌“如莲萼倒挂”,尤其是“仅寸有余”的精确描述,比前人笼统地记载要科学得多。

徐霞客“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为了达到“尽”的标准,《徐霞客游记》关于景观的描写也十分全面。这一方面体现在游记所包含的内容跨时长、地城广。徐霞客二十二岁起在母亲的资助下开始云游四方,游历祖国的山水,一直到五十六岁过世之前几乎都在进行旅行考察。在这三十四年间,他的脚步东到浙江普陀,西到云南腾冲,北至河北盘山,南到闽奥一带,覆盖了现在十九个省、市(区)。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景物的描写全面。桂林的七星岩历来是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点,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七星岩,为它作较为全面的记载。在《粤西游记》中,他写道:“盖此处岩洞骈峙者三:栖霞在北,而下透山之东西;七星在中,而曲透山之西北;南岩在南,而上透山之东西。”从高角度全面说明了各个洞口的布局。

语言特色

《徐霞客游记》的另一处魅力在于作者对语言有高超的驾驭能力。作者描写景观中的山、石、水、云、雾都十分生动,活灵活现。他写自己在丹江漂流的情景,“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山岚重叠竞秀“生动地写出了乘船顺流而下的感受,”泛光欲舞“则是对两岸的桃树李树缤纷绽放,花势良好的生动描写,他写龙虎山龟峰的水市洞是“时朔风舞泉,游洋乘空声色俱异。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低徘徊不能去”,把水帘洞飞泉灵动的状态、色彩、声音、气势都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修辞应用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魅力还表现在他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一是生动贴切的比喻。他把桂林的叠彩山层层叠叠的山石比作浪花和鲜花,说是“如浪痕腾涌,花尊攒簇,令人目眩”,把桂林一座座俊俏秀丽的山峰比作一个个美人,说是“尤婷婷作搔首态”,《雁荡山游记》中写玉女峰好像是头戴花饰的少女,说是顶有春花,宛然插髻”,把山石比作大象、乌龟、蟾蜍、花卉、彩带等更是数不尽数。各种比喻无不新鲜贴切、奇特生动。二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徐霞客游历到云南洱海时,对水流湍急的普陀崆峡谷情有独钟,他在《滇游日记》中写道“江流捣崆中愈骤,崆中石耸突而激湍,或为横槛以扼之,或为夹门以束之,或为龃龉,或为剑戟,或为犀象,或为鸷鸟,百态以极其搏截之势,而水终不为所阻,或跨而出之,或穿而过之,或挟而潆之,百状以尽超越之观。”一连用了九个”或“,来表达自己对深峡陡崖的惊叹与赞美。三是丰富阅历基础上的比较。在《黄草坝札记》中,他写迤东之县,通海为最盛;迤东之州,石屏为最盛;迤东之堡聚,宝秀为最盛皆以免于普祸也。县以江川为最调,州以师宗为最敝堡聚以南庄诸处为最惨,皆为普所蹂躏也。“比较说滇东所有的县里,通海是最兴盛的;滇东所有的州里,石屏是最兴盛的;滇东所有的堡聚里,宝秀是最兴盛的,则都是因为它们没有受到普通名胜祸害。而这些县城里江川是最衰败的,州郡里师宗是最衰败的,堡聚里南庄是最凄衰败的,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普通名胜祸害的缘故。徐霞客以他丰富的地域阅历通过比较给出了较为综合的分析。

作品评价

清代学者钱谦益: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记录。

民国学者刘虎如:其词意之高妙,备极诸长,非身历其境者,何能出此……霞客之游记,非仅写景物、谈风月而已,对于山岭之来脉、江海之源流,而未尝无所发现,其有助于地理,自不可没。

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中国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读徐霞客的游记,最好是旅行时随身携带。

学术价值

文学

《徐霞客游记》中描写事物所采用的清新优美文笔,使读者爱不释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前的一百三十五年间,完全靠读者用笔抄写来流传。乾隆四十一年以后,才有刻本流传。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不少名家有过中肯的评论。

史学

《徐霞客游记》的史料价值,涵盖层面甚广。徐霞客对于山水地理方面的贡献,除了对山形地貌的观察外,对于水文分布、江源探寻以及山水与气候关系的体验,也有翔实的记录。徐霞客对于当时政治情势的观察也很深入,他游历各地看到整体政治风气的败坏、藩镇的巧取豪夺、土司制度的紊乱、人民生活的困顿以及边关军事防卫的松弛,都显示出晚明政治的腐败现象。他的游记登录许多书院、古迹、碑碣、辞匾以及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等等,对于文化古迹方面的记录保存,发挥很大的作用。另外,徐霞客对于各地的宗教信仰、道观寺庙也多有记载,为儒、释、道各种宗教在各地的传布情形,留下了历史的轨迹。由这些丰富的内容来看,这部游记能在历史上留名,被认为是晚明时期一部跨越文学与科学的著作,确实有其道理。

  

三、世界旅游日

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在墨西哥城举行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章程。为纪念这个日子,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把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

为普及旅游理念,阐明旅游的作用和意义,促进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从1980年起每年都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各国旅游组织根据每年主题和要求开展活动。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

历史背景

早在1971年,世界旅游组织前身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就根据非洲国家官方旅游组织的意见,提出创立该节日的设想。经过大量准备工作之后,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决定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选择这一天的原因是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在1970年9月27日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的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所以值得纪念。

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旅游旺季刚过去,而南半球旅游季节又刚到来之际,即这正是世界各国人民度假的好时节。从1980年起,有关国家每年都组织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发行邮票,举办明信片展览,推出新旅游路线,开辟新旅游点等。

确定世界旅游日的意义在于:发展国际、国内旅游,促进各国文化、艺术、经济、贸易的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社会进步。世界旅游组织每年都提出宣传口号,世界各国旅游组织根据宣传口号和要求开展活动。

自1985年起,中国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沈阳等城市设立主会场,并在全国各地设分会场,举办欢庆世界旅游日活动。围绕当年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活动主题开展旅游宣传活动。

设立宗旨

世界旅游日 (World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1970年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节日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各国政府因此越来越重视发展旅游业。全球旅游业虽然因恐怖袭击、地区冲突和世界经济低迷等因素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2004年实现了强劲复苏。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自1985年起,每年都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为了阐明旅游的作用和意义,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从1980年起每年都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各国旅游组织根据主题和要求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

历届主题

1980年:旅游业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heritage and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1981年:旅游业与生活质量。(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旅游业的骄傲:好的客人与好的主人。(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

1983年:旅游和假日对每个人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为了国际间的理解、和平与合作的旅游。(T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年轻的旅游业:为了和平与友谊的文化和历史遗产。(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andfriendship.)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

1987年:旅游与发展。(Tourism for development.)

1988年:旅游>教育。(Tourism:education for all.)

1989年:施行者的自由活动创造了一个共融的世界。(The free movement of tourists creates one world.)

90年代

1990年:旅游:一个还未被完全认识的产业,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服务。(Tourism: an unrecognized industry, a service to bereleased(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tourism).)

1991年:交流、信息与教育: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powerlines oftourismdevelopment.)

1992年:旅游: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因素。(Tourism: a factor of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olidarityand ofencounter between people.)

1993年: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营造持续的和谐与发展。(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wards alastingharmony。

1994年:Quality staff, quality tourism.)

1995年:WTO:为世界旅游业提供了20年的服务。(WTO: serving world tourism for twenty years).

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Tourism: a factor of tolerance andpeace).

1997年:旅游业:21世纪提供就业机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Tourism: aleading activ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jobcreatio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的开发和促销的关键。(Public-privatesector partnership: the key to tourism developmentandpromotion).

1999年:旅旅游: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Tourism: preserving worldheri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 年:旅游让世界受益

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

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09年:“庆祝多样性”

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

2011年:旅游: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

2012年:旅游业与可持续能源: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013年:“促进旅游业在保护水资源上的作用” [4]

2014年:快乐旅游,公益惠民

2015年:“十亿名游客,十亿个机会”

2016年:“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